红色励志

hongselizhi

渠魂燃梦·逐光前行 | 开启红旗渠安阳红色研学之旅

时间:2025-03-11 11:50:42 点击:

1741751656142787.png

微信图片_20250312115427.png


在新时代教育的征程中,红色研学已成为点亮青少年成长之路的璀璨灯塔。北青创新文化精心策划的“渠魂燃梦,逐光前行”红旗渠 · 安阳红色研学,将带领孩子们一同走进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精神力量的土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追寻红旗渠精神的道路上,不断感悟、不断成长,最终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梦想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微信图片_20250312115434.png



政策引领,研学新篇

图片
图片



红色研学作为新时代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已深度融入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体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明确指出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红色旅游铸魂育人三年行动计划也在为青少年打造更优质的实践场景,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价值认同。本次安阳红色研学之旅,正是紧密贴合国家政策,精心设计的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


1741751767568620.png


三大亮点,研学精华

图片
图片




1


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全面育人

本研学课程设计以「精神溯源—生态实践—文化认同」为逻辑主线,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核心要求,构建三层递进式教育框架。

· 精神溯源

以红旗渠精神为内核,通过纪念馆场景化教学与分水苑工程解析,建立对自力更生、科学治水的认知基础;青年洞宣誓活动与扁担精神纪念馆的交叉印证,形成艰苦奋斗精神的立体认知体系,实现从历史事件到价值认同的转化。

1741766220559836.png

· 生态实践

依托太行山大峡谷地质科考与络丝潭环保行动,将精神内核外化为实践能力。通过徒步探索与摄影记录,强化学生观察自然规律的科学思维;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的关联分析,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应政策中「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的实施路径。

1741752060779449.png

· 文化认同

以殷墟青铜文明、文字演变史为切入点,建立从水利工程智慧到中华文明传承的系统性认知。安阳博物馆的区域文化整合,形成从地方性红色资源到国家文化自信的升华闭环,契合「铸魂育人行动计划」中分层次实践场景的建设要求。

1741752084694959.png




2


跨学科融合,激发无限潜能

研学过程中,科学与人文交叉、艺术与思政联动、历史与当代对话,跨学科相互交融。地质科考融合地理与生态理念,让孩子们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理解地质景观形成的科学原理;水利工程解析结合物理与历史,学习林州人民科学调配水资源的智慧,感受历史的厚重。摄影比赛激发“艰苦奋斗”精神的艺术表达,孩子们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在艺术创作中领悟红色精神;殷墟教学对比古代治水智慧与现代科技,培养孩子们“以史鉴今”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汲取智慧,开拓思维。



3


特色课程,趣味学习

「渠水奔腾-水利工程挑战赛」

• 结合红旗渠坡度设计原理。计算模型最佳倾斜角度,融入数学、物理知识。

• 分组使用简易材料,搭建微型水渠模型,模拟红旗渠分水苑的水利枢纽布局,通过注水实验验证引水效率。


「青年突击队-任务闯关模拟」

• 青年洞闯关任务,如“独轮车运石挑战”、“悬崖测量”,融入团队协作与工程测绘技能。

• 增设“盲盒任务卡”,随机抽取历史事件,现场讨论解决方案。


1741752136138494.jpg


「岩石密码-地质寻宝行动」

• 在大峡谷采集不同岩石样本,比对《岩石图谱手册》完成分类,并分析其形成年代。

• 拍摄“断层褶皱”现象,结合红旗渠工程选址,讨论地质条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绿水青山保卫战-生态修复实践」

• 在络丝潭开展“水质检测擂台赛”,对比红旗渠水源与峡谷溪流水质差异,提出改善方案。

• 设置“生态勋章”奖励系统,完成垃圾清理、水质优化任务可兑换勋章。

......


1741752164921820.png


这次“渠魂燃梦,逐光前行”安阳红色研学之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期待孩子们“追寻红旗渠精神之光,点亮青少年梦想之路”,让学生的每一次出发都充满期待,每一段行程都富有深意。


1741752207297854.jpg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以行为证

可续华章


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赋能青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Copyright © 2023 北京北青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20374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返回顶部